您好,欢迎来到泸州史志网!  泸州史志网由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办
首页 >  数字党史馆  >  党史研究
泸州重要党史事件和人物(一)
作者: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12-10-15 08:34:37      点击:19203

 

泸州重要党史事件和人物(一)

 

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

 

192110月,中国青年运动的早期领袖恽代英到泸州川南师范学堂任教。19225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在恽代英的领导下,余泽鸿、张霁帆、曾润百、陈江、陈泽煌、李元杰等六个学生齐集在泸州城西的忠山凉亭内,秘密召开青年组织成立会议。恽代英庄重地宣布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的成立,支部书记为余泽鸿。他说,今天在座的是第一批团员。今后大家要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保守机密、执行任务。恽代英向团员们提出的明确任务是:1、整顿川南师范。拥护支持校务民主,经费公开,学生自治,选聘教师,改革教学。2、团结组织进步青年。在学校内尽可能组织读书会、足球队、文学社等团体。3、开展宣教工作。宣传新文化运动,办夜校、办校刊、讲演,在《新川南日报》和其它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随着斗争的开展,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又陆续从泸县各校的进步青年中吸收了大批骨干分子入团,并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团支部在恽代英的领导培育下成为坚强的战斗集体,在1922年秋爆发的“择师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19231月,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壮大为地方执行委员会。经恽代英的介绍,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执行委员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建立了联系。有了团中央的指导,泸县青年的革命活动更加有力地开展起来,其影响辐射川南,为中共党组织在川南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恽代英发展的第一批六个团员,除李元杰外,其他五个人都先后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中共泸县党支部的建立

 

恽代英在泸州期间,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为泸县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泸县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因为恽代英的培育,很多人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川南各县革命活动的中坚力量。他离开泸州后,播撒的革命火种继续燃烧。19266月上旬,童庸生受中共重庆地委的派遣到川南一带巡视。67,童庸生从宜宾到泸县,在检查共青团组织情况、出席各级会议后,决定将泸县团员中年龄较大、工作能力较强的一批骨干分子转为中共党员,并宣布中共泸县党支部成立,首任支部书记为曾润百。这是泸州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泸县党支部建立时,有党员11人,属中共重庆地委领导。192611月,为适应革命形势需要,中共重庆地委决定将中共泸县支部扩建为中共泸县特别支部。中共党组织在泸州的建立,使泸州及川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形势也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泸州起义

 

192612月,在中共重庆地委、军委杨公、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川、影响全国的泸州起义。121,驻守泸州城的袁品文、陈兰亭两部5000多官兵从旧营垒中冲出来,揭起国民革命军旗帜。次年1月,刘伯承经重庆到达泸州,亲任总指挥,宣布整顿起义军各路部队,成立“泸纳军团联合军事政治学校”,为部队培养军事和政治工作骨干500名,并把从重庆调来的几十名政工人员分派到各部担任党代表或指导员。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中国重庆地委遭受破坏。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军阀刘湘、赖心辉等组织川黔联军,以28个团的兵力包围泸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敌人更是加紧对泸州城的进攻。刘伯承率领起义军在龙透关、枇杷沟、小关门、管驿嘴一线与敌人展开艰苦的守城战,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54,蒋介石任命刘湘为第五路总指挥,随后任命杨森为第五路“前敌总指挥”,增加进攻泸州的兵力,处在重围中的刘伯承已经知道杨森彻底投靠蒋介石的消息,等待援兵毫无希望,泸州成了一座孤城,固守下去已没有了意义。刘伯承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突围。起义军总指挥部与刘文辉派来的代表磋商妥当,刘部旅长张仲明奉命迎请起义军通过他们的防线撤走。516。刘伯承顺利脱险。521,川黔联军向泸州发动总攻,泸州城失守。

泸州起义经过167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失败了。但它有力地策应了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英勇尝试。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武装,独立自主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51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提出了在川滇黔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任务。119,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北上,准备在泸州上游渡江。蒋介石妄图消灭中央红军于川南、黔北,投入的总兵力达三十多万人。刘湘受命集中兵力封锁长江,他决定以泸、宜为中心防御备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军委,当机立断,放弃渡江计划,四渡赤水,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

一渡赤水战川军。119日,红军离开遵义地区,向赤水县城进发。遭到四川军阀部队一万余人拦截。毛泽东果断决定:红军撤出战斗,向川南进发。经过一天一夜的强渡,红军于130日全部跨过赤水河,首次顺利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县境内。此时,蒋介石急忙调集数万川军加强了宜宾、泸州一带的长江防线,并催促滇军迅速北上合围。敌变我变,毛泽东、朱德随即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命令红军西进云南,跳出敌人的合围。

二渡赤水破黔敌。红军抵达威信不久,川滇黔军阀“三巨头”刘湘、龙云、王家烈在蒋介石的督促下,又开始了所谓“南北合击,聚歼红军于横江东岸一带”的军事部署。毛泽东、朱德当机立断,决定再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红军于218日至21日两天,分两路从四川古蔺的太平渡和二郎滩跨过赤水,迅速击溃黔军守敌。红军在二郎滩短暂停留期间,开仓分盐,深得群众拥护。

三渡赤水突重围。蒋介石获悉其“围剿”军队大败后感到十分震惊,便立即飞往重庆亲自指挥,企图将红军围歼于遵义、鸭溪一带。毛泽东等人识破了这一阴谋,将计就计,一方面以一部分兵力利用娄山关的有利地形,阻滞敌军南下,另一方面在遵义、鸭溪地区伪装徘徊,寻机歼灭红军。蒋介石果然中计,红军却在316日至17日,从茅台镇边快速渡过赤水。

四渡赤水出奇兵。蒋介石命令川黔联军沿赤水河东岸和黔北一带筑碉防守,选地设伏以困死和歼灭红军。此时,红军依照毛泽东的妙计,派出一个团伪装成主力即向古蔺城方向疾进,蒋介石急忙把兵力集中于川南以防止红军再次西进或北渡长江。321,红军从包围圈尚未合拢的二郎滩等地秘密越过赤水,离开川南重入黔北。然后向南疾驰,威逼贵阳,佯攻昆明,突破了天堑金沙江,赢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川南特委和川南游击纵队

 

1935 29日,党中央召开扎西会议,决定在川滇黔边区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10日,军委在扎西总部驻地,召开留下组建游击纵队的一百多名干部会议。周恩来副主席亲自到会动员。根据中央的决定,宣布了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领导人的任命。由徐策(红三军团六师政委)、余泽鸿(干部团上干队政委)、戴元怀(红八军团民运部长)、夏才曦(曾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等五人组成中共川南特委,徐策任书记,戴元怀任组织部长,余泽鸿任宣传部长,川南特委由中央直接领导。

218,纵队人员在树坪与叙永特区游击队汇合,游击队人数扩为六百多人。川南特委决定:司令员为王逸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为徐策。下设五个大队,建立一个党总支、五个党支部。随后中共川南特委制定了《川南工农劳苦群众斗争纲领》。

川南游击纵队转战川滇黔一带,激战黄泥嘴、木厂梁子、罗布坳,在镇雄、赫章等县游击作战,转战建武、长宁、江安,攻占有小泸州之称的叙蓬溪。7月,纵队在威信长官司观音塘遭敌川军联团截击,部队伤亡严重,司令员兼政委徐策、纵队领导人徐策、戴元怀、余泽鸿、刘干臣、龙厚生、李清云、张凤光等前赴后继、英勇牺牲。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20余县宣传和组织群众,解除地主武装,摧毁反动政权,创建游击根据地,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大量兵力,完成了配合红军战略转移的任务,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革命凯歌。

 

泸州解放

 

1949年开始,泸州地区中共党组织实行“迎接解放,配合接管”的方针,迎接解放的工作在加快进行。19498月,中共泸县临工委明确分工:由王新民负责策反、护城工作;由王家福负责保护二十三兵工厂;由吴纯儒负责联络和配合解放军的工作。同时,还派徐刚毅、王谋之、王楷等人去做敌模范队和警察中队的策反工作;王新党组也在县警察局内开展策反;中共川西边临工委利用进步人士罗国春作罗国熙起义工作。

1949123,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军二十八师进入泸县,泸县宣告解放。13日,中共泸县县委成立,县委书记徐坚,16日,泸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熊梦。1949123,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六军四十八师一四四团进入纳溪县城,126,围歼敌七十二军三十四师白恒部队于文昌宫、八角仓一带,纳溪全境解放。12日,纳溪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高翌,19503月下旬,中共纳溪县委成立,书记王志杰。1949122傍晚,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军三十师八十八团和八十九团,到达合江县城对岸马街子,3日上午进入合江县城,合江解放。同年1219日,中共合江县委成立,书记陈凤樟,25日,合江县人民政府成立,陈凤樟任县长。1949121,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零团攻入叙永县城,经两小时激战,歼敌第六编练残部二千五百余人,活捉敌中将司令肖以觉。一四零团休整一天后,于3日离开叙永,同日,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八军王挺团长率部驻防叙永,叙永解放。127,叙永县人民政府成立,1212 日,中共叙永县委成立,王挺任县委书记和县长。19491210,在人民群众的欢迎中,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代表夏一勤、曹仕炎带领九名干部和战士进入古蔺县城,古蔺解放,至此,泸州全境解放。12月中旬成立了中共古蔺县委、古蔺县人民政府,县委书记夏一勤,县长曹仕炎。

Tag : 党史党史研究
热点文章